影星银幕:中国银幕的骄傲
1895年,卢米埃兄弟的《工厂大门》标志着电影的诞生,而这也就意味着在伴随着电影的发展,同时发展的还有电影银幕。而“影星银幕”作为中国本土银幕公司的佼佼者,也见证了我国银幕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到创新的蜕变过程。苦心人,天不负,正是一代又一代影星人秉着对银幕的热忱才使得影星银幕有了今天的成就。
逆流而上,壮志满怀
回首1986年的春天,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还很小,国产故事片产量不高,票房有限,整个影院建设资源十分匮乏,前景不明。而影星银幕公司(当时叫芜湖强力金属银幕厂)就是诞生于一个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高松柏就带领着大家干开了,这一干就是30年,在这30年中,影星人从未忘记自己所要坚持的理想和目标,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发展民族电影工业的宏伟志向。事实上,经过两代人的奋斗,当时的芜湖强力金属银幕厂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影星银幕公司、影星巨幕公司以及影星影视设备三家公司的中型电影设备企业,走上了技工贸的发展之路。目前,影星银幕公司注册资金达1.3亿元,拥有十二条大型银幕生产线,年产60万㎡涂层银幕的能力,各项技术指标连年稳居行业第一,现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影银幕生产企业之一,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影星银幕”成了响当当的自主银幕品牌。
扎实基础,开拓创新
著名作家金马曾经在《21世纪罗曼司》一书中写到: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时代所容,那么,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而影星银幕公司作为我国民族电影工业的扛大旗者,依靠其国内8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了行业里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从最初的用十字布就能做银幕,到如今的各种应用、各种光学参数的银幕,创新始终是不变的主旋律。
推陈出新
为了保证每一块银幕的质量,影星银幕在建立了高效率、低误差的机器人喷涂生产线的基础上不惜高成本建立起自己的门类齐全的产品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以及各种测试仪器,可以对银幕的各项物理、光学和声学特性不但给出定性而且可以是定量的分析数据,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目前,偏光式3D电影呈主流,因而金属银幕的需求不断增加。金属银幕表面涂层的物理、光学特性成了衡量其优劣的主要方面。影星银幕公司从幕基开始,一律使用进口幕基材料,经过不断改良的涂料配方、科学的喷涂工艺以及全自动的拼接设备,从银幕的阻燃特性、物理强度、涂层牢固度、拼接缝的强度和可见性,到亮度增益、散射角、偏振比、透声特性等多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精确的衡量、表征,使所有产品数值全部符合或优于国家标准(GB/T13982-2011)。
但是,影星人绝不就此止步,而是在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进。记者向业内专家了解,就目前来说,银幕的很多物理、光学级声学指标都是互相制约的。比如,想要提高银幕的亮度增益,那么就必然会导致其反射角的减小;要降低金属银幕的亮度增益,偏振特性也要受到影响;提高银幕的散射角,亮度均匀度上去了,亮度增益又受到了影响。所以如果想要达到这三者很好的平衡不是纸上谈兵可以做的到的。而影星银幕在30年当中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寻找这当中的规律,并不断地进行改良。2.5的亮度系数下,散射角能达到惊人的45度的金属银幕的问世,表明其银幕终于与国外的产品站到了一起。其金属立体银幕表面均匀度达到一级,杜绝了金属立体银幕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云斑、条影、斑点等问题,生产出的银幕表面洁白无瑕,站到1米远的地方完全看不到接缝。这一切努力的动力来源皆是为了产出更高质量的金属银幕,带给电影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
知难而进
除了提高金属银幕的光学质量,针对银幕的包装,影星银幕进行了自我革新。由于以往的金属银幕幕面涂层脆弱,对包装、运输、安装的要求都非常苛刻,只能通过卷筒包装来进行运输,在安装时严禁触碰,造成了许多的不便。而自从影星银幕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之后,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和攻破。终于在2014年由影星银幕所自主研制开发的新型改良配方及工艺,很好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在保证所有光学特性不变还有所提升的情况下,一种可折叠包装的金属银幕问世了。该银幕具备了涂层强度高,重量轻,便于携带,光学指标高等一系列优点,使得银幕在运输、安装过程中不易损毁同时降低运输成本。不仅解决了银幕的运输安装,在性能属性上也不输传统银幕,可谓是影星银幕史上的又一大创新成果。
勇于挑战
而检验一家银幕厂的实力必不可少的还有巨幕的制造。近几年来,随着巨幕影厅的增多,对巨型尺寸的银幕需求也不断增多,而且尺寸不断被刷新。
要知道生产巨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到厂房车间,小到喷涂工艺的改良,可以说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影星银幕在过去的30个春夏秋冬里不断努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过硬的技术实力让影星人有底气产出高质量的巨幕。影星巨幕的喷涂工艺“高匀工艺”在得到国家认可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投入了100米×25米的巨幕制造工程。这比之前制作的56米×18米的巨幕大了差不多四倍,一幅喷涂完成的银幕光在质量上就有1.3吨重。在巨幕的生产过程中,银幕均匀度的控制一直是一个挑战,是巨幕生产工艺中的难点,如果控制不好,银幕上就会出现一块块、一团团的云状斑点,放映机的光打到幕面上,形成黑白不一的斑块,观众是不能接受的。为了控制均匀度,影星用了长达半年的时间预研,在工业机器人的整个喷涂过程中,喷枪距离银幕的误差完全控制在5毫米以内,配枪轨道与银幕的距离误差不超过2毫米,在保证均匀度的前提下,能够一次性喷出66m×18m的巨幕,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要求悬挂银幕的轨道跟地面始终保持垂直,且误差控制在2mm以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任何一个项目的失误或者不过关都可能导致整个巨幕生产功亏一篑。为保证银幕悬挂的垂直和稳定,车间空气流通速度、空气流通路径、风机的功率都要经过精确的计算和设计。从生产到包装、运输、安装任何一个步骤都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工艺来支持,不能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最终影星银幕交出了一份让所有人都满意乃至震惊的答卷,一张1.3吨重的高质量喷涂银幕。影星所生产的高品质巨幕不仅向国内外证明了中国在银幕制造方面的强大实力,更是要在充斥着洋品牌的影院设备圈里为中国人证明。
不仅如此,影星银幕还面临着成本控制的另一难题。随着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银幕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眼见这样的商机,不少厂商纷纷转行,开始生产银幕。他们做不了巨幕,就做小幕,拼不过技术拼价格,一时间低价银幕到处飞。说实话,这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应不应战?影星银幕又要面对进口高端银幕的技术竞争,同样也要面对众多小厂的价格围剿。他们决定,打铁还需自身硬。凭借30年的实力与技术积累,完全不怕。一方面,他们继续高举高打,不断在提升银幕综合性能的科研、生产工艺等不断投入,成果丰硕;另一方面,不断通过挖潜、降耗,降低成本,有时候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目前,他们可以生产从低到高的各型银幕,性价比成了战胜对手的法宝。
竿头日进
在有了以上种种傲人的成绩以后,影星是否满足于此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影星不仅着眼于当下的银幕市场,更有着长远的眼光,对整个银幕市场的走向和趋势有着十分精确的把握。目前,影星的产品研究室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针对当下市场出现低亮度增益、高偏振比、大散射角银幕的新需求,影星银幕又开始了新的攻关。金属涂层的配方再一次需要改进,没有现成的数据,他们自己试验积累,没有现成的原辅料,他们自己精心挑选,从安全性、附着力到光学特性,每一个都成了研究试验的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影星已经能够生产出偏正比大于200:1的条件下达到1.4的亮度增益以及70%以上的均匀度,并且已经有了成果,拿出了产品小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影星银幕会再次给银幕行业带来惊喜。同时30年的的人才和技术积累,使影星在自主研发的路上如有神助越走越远。而正是这一点使得影星并没有被时间的浪潮所带走,而是一直绵延发展到了今天。
民族企业,民族力量
30年,能让一个懵懂的青年成长得稳重踏实,而30年带给影星的不仅是老前辈斑白的鬓发更是积淀在影星人心中不灭的企业文化和凝聚力。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必定有一种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而影星银幕的全体员工团结一致,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顾客满意为准则”的宗旨,立足于“产品质量是加工出来”的原则,在技术上不断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企业坚持着“造精品银幕,创国际品牌”的方针,在30个春夏秋冬里不停努力着。
作为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银幕设备生产厂家,影星坚持全面到位的客户服务,在售前售后都用热情的态度面对客户,以自身最真诚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质量品质打动客户带来更长久的合作计划。创新,是影星的最大特点,是“快乐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影星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影星人最可贵的精神。在过去的30年里影星人一直坚持着创新,力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而正是这一点使得影星并没有被时间的浪潮所带走,而是一直绵延发展到了今天。他们自豪地说,下一个30年,影星银幕将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国际银幕厂家共舞,下一个30年,中国的“影星银幕”将在国际市场占有80%以上的份额。
然而,影星人清楚地知道肩上担子的分量。他们并不盲目乐观,他们并不固步自封。国际舞台,才是影星追求和看重的。
树因有根而坚韧繁茂,企业因创新而基业常青。影星正在不断地成长,中国为有这样的企业而充满希望。期待影星带给我们更多的希望和惊喜。